钢化玻璃特性与优点
我国近几十年处在由传统农业国向现代化工业国快速转型的时期,目前仍处在全面实现工业化的阶段,在这个过程中,投资和出口增速相对更快,导致消费占比偏低。
我们用了一百年才解决了绝对贫困,目前已进入由相对贫困到相对富裕阶段、还远未达到实现共同富裕阶段,这是国情决定的。因此 《报告》指出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
猜想二:近几年《报告》都提到稳步或稳妥推进房地产税改革与立法,在全国人大已授权国务院在部分地区开展房地产税改革试点工作的情况下,今年《报告》却只字未提房地产税试点的安排,这难免令人产生又一哥德巴赫猜想。猜想一: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六次提到、中经会、中财会具体部署时都提到的第二个百年发展战略——共同富裕问题,而《报告》只在2022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中提到扎实推进共同富裕,没有具体部署,甚至在(九)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也没明确提及。比如据国统局发布《中国统计年鉴2019》显示,月收入在1000元以下,有5.6亿人(总理讲6亿)。因此 《报告》指出今年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增加约1.5万亿元、规模近9.8万亿元,增长18%、为多年来最大增幅。与其调高国人胃口,不如脚踏实地、量力而行地解决眼下相对贫困问题,这就是《报告》未明确提出落实共同富裕却致力解决当前相对贫困的原因。
这正是总理的行事风格。我们用了一百年才解决了绝对贫困,目前已进入由相对贫困到相对富裕阶段、还远未达到实现共同富裕阶段,这是国情决定的。因此,国有企业总体上往往具有社会公共性、外部经济性、必要垄断性、非竞争性、非盈利性等特点。
关键词:中国国有企业 改革 路径依赖 2016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国有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强调,推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坚定不移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等。至于理论界和国家政策层面推行的国企分类改革、分类监管的话题,国资委等实务部门提出了许多困惑,如国企如何区分公益类和商业类、财政部门和国资委如何分类监管等。对此,还有待于进一步改革探索。当国企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时,尤其涉及诸多政治问题等胶着状态困扰,更需要顶层设计。
摘要:在市场经济社会,国有企业主要存在于市场机制无法或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以弥补市场失灵和起到再分配政策等作用。因为这种改革模式最大的特点是:有时是主动的,有时是被动的,甚至有时是倒退的,缺乏明确的顶层设计。
即使这些国家国有化浪潮时期,国有企业也从来没有占据市场经济社会的主体地位,仍把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以弥补市场缺陷作为基本原则。[5] 参见袁易明、魏达志:《危机与重构—世界国有企业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94-95页。考虑到中国国情、历史惯性以及路径依赖等因素,尤其国企改革已经到了有进有退的阶段,我国更需要谨慎处理,所谓的民营化以及当下提出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员工持股计划、划转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保基金等均体现了决策者政治智慧与策略,绝非某些人所说的中庸或折衷做法。即使这些垄断性产业、基础设施产业和公共事业领域,国有企业也没有绝对垄断,也开始引入私人资本,航空、铁路、石油、煤炭、汽车、钢铁、造船等重要领域大量引入私人资本,某些领域甚至全部私有化,在管理上实行特许经营、政府监管等多种方式。
一般而言,国有企业主要存在于关系国家安全、国家经济命脉以及涉及国计民生的公共基础设施等特殊行业。吸取国外尤其原苏联东欧等国家国企改革的经验教训,以史为鉴,寻求适合中国国情的国企改革路径依赖。另一方面,我国没有必要采取休克疗法。商业二类是指主业处于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主要承担重大专项任务的商业类国有企业,即特定功能类。
二是国有企业与行政权力存在千丝万缕的关系,具有公权力因素和超经济性,容易形成政经混合体,具有行政垄断倾向,有违市场公平竞争规律。[4] 然而,随着市场经济进一步发展以及国家治理水平的不断提高,处于充分管制下的私有企业也能起到纠正市场失灵的作用,国有企业也并非是再分配政策的唯一有效工具。
此时,休克疗法不仅涉及国企改革,还涉及政治体制改革等,而这基于中国国情则是非常慎重的事情。从直接表象来看,主要包括效率低下、亏损严重、资产流失、债务危机、负担沉重等。
学界早已关于国外国有企业改革的详细介绍,重复介绍并无多大意义,但从中梳理能够对中国国有企业改革有所助益的经验教训则是必要的。国有企业也只有在这些领域才能更好地发挥集中资源配置、集中力量办大事等特有的制度优势。法国二战时期建立了法兰西电力公司、法国雷诺汽车公司、法兰西银行等国有企业。因此,国有企业难以也不应当成为一般市场竞争领域的主要主体。[3]由此可见,无论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都不是一般市场竞争领域的主要主体,但发展中国家相对发达国家而言国有企业比重稍微高一些。之所以如此,笔者认为,原有的渐进式改革模式具有探索性与尝试性,常因不确定的改革思路、政府换届更替、人事变动、决策者之间的观念分歧等因素而容易导致国企认识模糊不定或缺乏明确的国企市场定位及其改革方向,甚至容易出现波折、反复或倒退等现象。
当然,这种改革路径依赖有时因既得利益障碍或决策者人事变迁等因素而怠于改革,步入原有渐进式改革陷进,甚至异化改革,从而延缓国企改革进程。[6]这些国家政府与国有企业的关系还没有理顺,还存在非常严重的大锅饭问题。
如何准确理解和把握习总书记上述讲话精神,讨论中国社会转型期国有企业改革路径依赖就显得很有必要。阿根廷1989年颁布的《国家改革法》等。
因此,政府在市场竞争领域要尽可能减少既制定游戏规则、又直接参与游戏规则的现象,国有资本要主动退出一般市场竞争领域或尽可能降低国有资本比例。以上因素决定了包括中国在内的发展中国家国有企业存在空间更多一些。
这些都是非常好的改革尝试与做法,值得进一步探索与推广。理由在于:一是我国国有企业改革已经初步实现了软着陆,无论国有企业数量和经济比重的下降、私有企业的发展、市场基础的培育、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等都是当初原苏联东欧等国家所无法对比的。而西方国家在二战以后通过政府干预在较短时间内推动了大企业集团发展。原苏联东欧等社会主义国家在经济领域普遍采取了休克疗法。
在市场经济社会,国有企业作为国家调控经济的一种手段,主要存在于市场机制无法或难以发挥作用的领域,以弥补市场失灵和起到再分配政策等作用。这是国有企业与私有企业的一种社会分工,体现了国有企业具有私有企业所无法取代的特殊职能。
但同时也带来了一系列后遗症,比如国企改革不彻底、反复、停滞等,甚至今天提出的许多国企改革的问题及其对策与建议在多年前就出现。[3] 参见袁易明、魏达志:《危机与重构—世界国有企业研究》,中国经济出版社2000年,第84-85页。
笔者以为,一是要进一步深化国企市场转型改革,尤其要剥离和转型商业类国企业务。但不管如何,市场经济及其国有企业发展方向则具有规律性。
从我国目前来看,主要包括如下几点: (1)国有企业按照公益类与商业类以及商业一类与二类进行分类改革和分类监管。现在的问题是,我国是继续采取原有的渐进式改革模式还是激进式改革模式(或休克疗法)?笔者认为,一方面,原有的渐进式改革模式相对于容易改革的领域是行得通的,但如果继续原有的改革模式,国企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区则无法突破,改革实践中面临的上述后遗症就证明了这一点,并将进一步延续。这些国家经济转轨普遍缺乏相应的市场基础,比如资本市场、金融市场、人力资源市场等。这是习总书记强调的把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的逻辑前提。
这势必影响到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完善和政治体制改革进程。[6] 资料来源:根据《经互会成员国统计年鉴》(1986年)(1989年)。
三、国有企业改革的国际经验教训 对于原苏联东欧等传统社会主义国家而言,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型,这是历史选择。美国1945年颁布的《政府公司控制法案》等。
(7)国有企业办社会职能及其历史遗留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等。20世纪90年代提出的许多国企改革观点和对策至今依然存在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
【有关钢化玻璃特性与优点】相关文章:
8 .中国石油天然气销售南方分公司即将成立,油气改革迈出实质性一步
12 .生物质能源再获“利”
19 .伊朗宣布重大石油和天然气发现
21 .北极:油气很丰富 “踏”入须审慎
22 .海南炼化用水更省排放为零
26 .“智慧油站”生态创新提速
29 .中国石油海外业务箭头向上生机勃勃